艾瑞智科技 http://www.arige.cn/about/ 不符合逻辑!你说现代人一直强调大家要戒酒、戒色、戒烟,提倡养生,为的就是减少疾病的发生,提高人类的寿命。 然而唐朝的郭子仪,他后半生那是声色犬马一样不差,照样活到了85岁。这是什么道理?为什么现代人无法做得到? 一些学医的朋友会笑着说:这个问题还不简单,肯定是他的身体基因好。 学过心理学的朋友也会争着说:郭子仪肯定是个性情豁达之人,心情舒畅自然长命百岁。 也许这些答案都对,但又都不对。 在我看来,郭子仪之所以能够长寿,其实在于四个字,“小心翼翼”。 当然,咱只是多角度地去分析这件事情,对或错并不重要,历史之所以有趣,不就是因为其神秘性,和研究性而定的吗? 那么咱就言归正传,看看郭老头是怎么靠着“小心翼翼”实现长寿的。 01.分水岭 郭子仪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中规中矩,依靠家族的蒙荫,从参加武举到一路高升都很顺畅,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贡献。 可是到了安史之乱爆发之后,六十多岁的郭子仪受到朝廷的召唤去平乱。 虽然此时的郭子仪是一万个不愿意,但却不得不去。这里有些人会疑惑,送上门的建功立业的机会,他咋还不想去? 其实这怪不得他,当时他还在母亲的守孝期内。按照中国古代提倡的孝道,子女给去世的父母守孝3年才算尽孝道。 都说忠孝难两全,思量再三,郭子仪最终授命平乱。 当然,此役也成为了郭子仪人生的分水岭。 平乱的过程虽然精彩,但却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天赋,更是向世人证明了他不是只会依靠蒙荫的啃老族。 “何当凯旋宴将士,三更雪压飞狐城!” 这场仗陆陆续续打了8年,随着郭子仪打的胜仗越来越多,他身上的官职也是越封越多。 从最初的卫尉卿一路飙升,到后来的兼朔方节度使、兵部尚书甚至封侯拜相。可以说此时的郭子仪身兼数职,迅速跻身权力中心。 别看此时的郭子仪已经六十多岁,但他仿佛春天的蝴蝶,终于可以展开双翼,享受属于自己的时代。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备受打击,最终悟出了“小心翼翼”的道理。 02.相州大战 公元758年的9月份,安史之乱中最负盛名的“相州大战”爆发。 此役双方从兵力到战将的阵容,唐军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。 这么说吧,相当于唐军5人打叛军1人,且唐军有郭子仪、李光弼等著名战将。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,叛军已经被围于相州城,还被唐军引来漳水淹城,围了一段时间之后,城内已经出现吃人的现象。 此时唐军占尽了所有胜利的条件,就算是围而不打,胜利也是迟早的事情。 可是你敢想,就是这样一场必胜的战役,却被老天爷给搅黄了。 3个月后,另一股叛军带着13万人前来支援,唐朝60万大军予以迎战,就在双方打得热火朝天之时,天象异变,突然就狂风骤起。 霎时间天昏地暗,飞沙走石,正在交战的双方军队也是陷入一片混乱,几十万人相互拥挤,稍有不慎跌倒之后,马上就会被踩踏致死。 这种情况之下,人数少的一方反而占了便宜。 待狂风过后,唐军被踩踏以及误杀之人无数。 叛军趁机反扑,而郭子仪等唐军将领也来不及布阵就被打垮。 无奈之下唐军只能撤退守河阳(今河南孟县南)。 此役之败其实不在人为,而在天意,郭子仪正想如实奏报,没想到却被一直看不惯自己的郑国公鱼朝恩诬告,将战败之责推卸到了自己的身上。 皇帝表面上并没有处罚郭子仪,而是将其召还京城。待郭子仪归京之后,唐肃宗马上翻脸,直接将其兵权剥夺,让其成为了一个闲人。 此时的郭子仪明白了,天始终是天,是生是死全凭天颜是喜还是怒。 纵然是自己毫无过错,但保不齐被人陷害而触怒天颜。 所以还是低调做人,明哲保身吧。 03.声色犬马 此后的郭子仪虽然被重新启用,但他做事小心,即便是打了胜仗,甚至成为了所谓的“中兴名将”,但他也是不要奖赏,能推就推。 什么汾阳郡王、丹书铁券、画像挂于凌霄阁等赏赐,他也是完全不放在心上。 等他退休后,又马上把生活重心放在了吃酒喝肉,左拥右抱,谈笑风生上面,总之怎么快活怎么来,似乎要把前半生拉下的风流快活统统补回来。 都七八十的人了,不仅纵情酒色,还很高调,甚至伸手向皇帝要女人。在外人看来,这个老头是不是疯了,身体好也用不着这么糟蹋吧? 其实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,老头子这是保命呢。 按照《旧唐书》的记载,郭子仪八十大寿时,宾客满朋,都来为他祝寿。 可偏偏有个不长眼的人,询问郭子仪许多国家大事,以及子孙后代的安排。 老头子心想,这明摆着是想拉自己下水。 于是他说了一句千古名言: “后辈人自有后辈事,别问我这个昏老头。” 意思就是说,儿孙自有儿孙福,别让子女妨碍他享受生活。 作为一国元勋,在自己的八十大寿上说话都要小心翼翼,生怕被人抓住把柄。可悲,可叹,可惜也。 当然,一面是生活作风的高调示人,一面是说话处事上的小心翼翼,使得郭子仪成为了一个让皇帝放心的无毒无害之人,也是让其安度晚年。 甚至死后还能获得追赠太师,赐谥号忠武等莫大的荣誉。 试问,如果不是郭老头的“小心翼翼”,他可能会落得个“走狗烹”的下场。 即便是他的基因极好,性格开朗,也只能是长寿的“果”。 而小心翼翼做人,不惹麻烦,明哲保身,才是实现长寿的“因”。 如果不然,恐怕郭老头的坟头草,都要长出尺把长了吧。 参考资料:《旧唐书》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