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,人们的日常支付变得十分便捷。 扫二维码如今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。消费者在菜市场买菜、在商场购物、在饭店就餐、外出乘坐出租车,无需携带钱包,只要一部手机配上一个二维码就可以搞定。同样商家也更喜欢这种收款方式,相比于现金更方便,更节省时间。
移动支付的出现对于环保生态方面也很有帮助,当然还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某种盗窃行为。 然而11月26日,一则“明年3月1日起,微信、支付宝个人收款码将不能用于经营收款”的消息冲上热搜,引发公众热议。一些网友质疑:这是要重新回到现金时代的节奏? 收款码不能用?假的 猛一看这则通知确实给人一定的误解,很多人误读商家不能使用二维码收钱,我们以后消费只能给现金了。
其实,央行新规并非对收款码的商用完全禁止。收款码分为个人和商户收款码。最新的要求是个人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活动,约束的就是个人静态收款条码。 按照规定,个人静态收款码禁止远程非面对面收款。简单来说就是,不能用个人二维码收带有经营性的收款。为了确保个人收款条码相关要求有效落地、业务平稳过渡,《通知》设置了过渡期,要求支付服务主体全面、充分评估客户正常支付需求,制定配套服务解决方案,做好客户引导和服务工作,确保服务成本不升、质量不降。 规定使用“码牌”或者打印封装的二维码的商户,需要向收款服务机构(如微信、支付宝等)申请转为商用收款码。 但消费者日常支付体验和感受不会受到影响。 毕竟,我国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太高。总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19亿人左右。据数据报告显示,在2020年时,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就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,占全球的45.6%,规模达到了24965亿美元,按照现在的汇率来计算,已经超过了16万亿元人民币。 本着人民方面的原则,这次的个人码严控目的也很明显,要细分民生与商业领域,既要让老百姓用的安全,用的便捷,同时还要让商家遵守规则。 收款码规范化的时代到来 近年来,经过调查发现,犯罪分子通过使用出租出售个人收款码、改造支付受理终端、申请虚假商户等方式进行网络诈骗、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,许多人遭受资金损失,痛不欲生。
本次央行出台的新通知,对于微信和支付宝的个人收款进行一个严控,规避风险。其实利大于弊的。 一方面,商家收款码需要手续费。那么很多商家为了逃避这种手续费,都会利用个人码进行收取公款。这让很多商家趁机去逃避这个经营纳税。这给国家带来很大的损失。 另一方面,消费者通过条码支付中了木马病毒、被套取钱财,一辈子的心血被打水漂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“跑分平台”,以高额收益吸引大量人员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与赌客“点对点”线上远程转移赌资,将赌资分拆隐藏于众多正常交易场景。也导致了很多洗钱的情况出现。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、遏制网络违法犯罪行为,充分保障用户利益,监管部门制定该政策。通过严控,当情况发生后,谁在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、用了多少钱、转给了谁,一查移动支付记录,资金的流向和归属都非常清晰。 这正是我们互联网金融体系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,也体现出支付市场越来越规范、完善。 对此,你有什么看法? 海外充值 海外充值 抖音充值![]() |